职场安全防护中,手部防护至关重要。选择和使用正确的专业手套能有效预防割伤、刺伤、化学品灼伤、电击、烫伤、冻伤、感染等多种职业伤害。以下是根据不同工种需求,整理的专业手套类型与使用规范:
核心原则
风险评估: 选择手套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作场所风险评估,识别潜在的手部危害(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热、电等)。
匹配危害: 手套类型必须与识别出的主要危害精确匹配。
合适尺寸: 手套必须合手。太大容易滑脱、影响操作甚至卷入机器;太小会导致疲劳、不适,降低防护效果。
规范使用: 严格遵守穿戴、使用、脱卸、检查和更换规范。
定期检查与更换: 手套是消耗品,需定期检查磨损、穿孔、老化、污染情况,及时更换。
培训与意识: 员工必须接受正确选择、使用、保养和处置手套的培训。
不同工种所需专业手套类型与使用规范
1. 通用作业/轻型机械操作
- 主要危害: 轻度磨损、脏污、轻微冲击、油污。
- 推荐手套类型:
- 棉纱手套/针织手套: 吸汗、透气、防轻微脏污和磨损。成本低。
- 涂掌手套(如丁腈涂层、PU涂层、乳胶涂层): 提供更好的抓握力、防滑性、耐磨性和一定的防油防水性。丁腈涂层耐油性优于PU和乳胶。
- 使用规范:
- 用于一般清洁、搬运、轻型装配等。
- 避免接触尖锐物体、化学品、高温。
- 脏污或破损及时更换。
2. 建筑、木工、金属加工(涉及锋利边缘、尖锐物体)
- 主要危害: 切割、刺穿、磨损、冲击。
- 推荐手套类型:
- 防切割手套: 核心防护。材料包括:
- 高性能纤维手套(HPPE如Dyneema®, 芳纶如Kevlar®, 玻璃纤维等): 轻薄灵活,提供高等级防切割(按EN 388标准,切割等级A-F,越高越好)。常用于需要精细操作的场合。
- 金属丝手套(不锈钢丝、镀锌钢丝): 提供最高级别的防切割和防刺穿(EN 388 切割等级常为F)。较重,灵活性较差。常用于屠宰、玻璃加工、严重切割风险场合。
- 复合材质手套(如金属丝+高性能纤维+涂层): 平衡防护性、灵活性和舒适性。
- 耐磨手套(如皮革手套 - 牛皮、猪皮、山羊皮): 提供良好的耐磨、防撕裂和一定程度的防切割保护。常用于搬运、处理粗糙物料。
- 使用规范:
- 根据具体的切割风险等级选择相应防护等级的手套(参考EN 388标准)。
- 处理金属板材、玻璃、木材、带有毛刺的零件时必须佩戴。
- 定期检查手套是否有割口、破洞,尤其是掌心、指尖等易损部位。一旦破损立即更换。
- 金属丝手套需注意导电性,避免在带电作业中使用。
3. 化学品处理(实验室、化工、清洁、油漆)
- 主要危害: 化学品腐蚀、渗透、溶解、过敏。
- 推荐手套类型:
- 一次性手套:
- 丁腈手套: 耐油性、耐溶剂性(尤其耐石油类溶剂)优异,耐穿刺性好,低致敏性。广泛用于实验室、汽车维修、石油化工。(首选推荐)
- 乳胶手套: 弹性、贴合性好,舒适度高。但易引起过敏,耐油性和耐溶剂性不如丁腈。逐渐被替代。
- PVC手套: 成本低,耐酸碱性好,但耐有机溶剂差,低温下变硬,增塑剂可能迁移。
- PE手套: 非常薄,防护性极低,主要用于防尘、防轻微脏污。
- 可重复使用手套:
- 丁腈手套: 较厚,提供更好的化学防护和耐磨性。
- 氯丁橡胶手套: 耐候性、耐臭氧性、耐老化性好,耐多种化学品性能均衡(介于丁腈和丁基之间),低温下仍保持柔性。
- 丁基橡胶手套: 对气体(如氯气、光气)、酮类、酯类等强渗透性物质有极佳的防护性。常用于农药、高危害化学品处理。
- 氟橡胶手套: 耐高温和耐化学性(尤其耐芳香烃、氯化烃、强酸)顶尖,但价格昂贵。用于极端环境。
- PVA手套: 干态下非常坚硬,遇水或汗液会溶解!专用于防护芳香烃类溶剂(如苯、甲苯)。绝对不能接触水!
- 多层复合手套: 结合不同材料的优点(如外层耐磨损、内层耐化学渗透)。
- 使用规范:
- 至关重要: 必须根据具体接触的化学品,查阅该化学品的MSDS(安全数据表)和手套制造商的化学品渗透/降解数据表,选择能有效防护该化学品的手套材质和厚度。没有万能的手套!
- 了解手套的渗透时间(化学物质穿透材料所需时间)和降解时间(材料被化学物质破坏的时间)。必须在安全时间内更换手套。
- 使用前检查手套是否完好(充气法或水测法)。
- 穿戴时确保袖口覆盖,避免化学品流入。
- 一旦发生污染、破损或达到安全使用时间,立即更换并妥善处置。
- 重复使用的手套必须彻底清洗(内外)、干燥后检查,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。
- 严禁: 用防护化学品的手套接触食物或皮肤护理品。
4. 电工作业
- 主要危害: 电击、电弧闪爆。
- 推荐手套类型:
- 电工绝缘手套(按电压等级分类):
- 00级 (500V AC / 750V DC): 低压。
- 0级 (1,000V AC / 1,500V DC)
- 1级 (7,500V AC / 11,250V DC)
- 2级 (17,000V AC / 25,500V DC)
- 3级 (26,500V AC / 39,750V DC)
- 4级 (36,000V AC / 54,000V DC)
- 材料: 天然乳胶(最常见,性能好)、丁腈、EPDM等。通常为多层结构(绝缘层+保护层)。
- 电弧防护手套: 通常由皮革或阻燃面料(如Nomex®、Kermel®)制成,用于在电弧发生时保护手部免受热灼伤。
- 使用规范:
- 绝对禁止: 使用非绝缘手套或绝缘等级不足的手套进行带电作业。
- 必须严格按照作业电压选择对应等级并经过定期检测认证(通常每6个月) 的绝缘手套。
- 使用前必须进行充气检查(观察是否漏气、膨胀均匀)。
- 佩戴时,必须在绝缘手套外佩戴皮保护套,防止机械损伤绝缘层。
- 保持手套清洁干燥,避免油脂、溶剂等污染。
- 储存时避免挤压、折叠、高温、阳光直射和接触尖锐物。
- 电弧防护手套应配合电弧防护服(面罩、头罩、夹克裤)使用。
5. 高温/低温作业(焊接、锻造、炉前工、冷库)
- 主要危害: 高温烫伤、接触烧伤、低温冻伤。
- 推荐手套类型:
- 高温手套:
- 焊接手套: 通常为长筒设计,外层为厚实的阻燃皮革(如牛皮、猪皮),内衬隔热材料(如芳纶Nomex®、阻燃棉、铝箔复合材料)。提供接触热防护和一定程度的辐射热防护。
- 炉前手套/耐高温手套: 使用特殊材料如芳纶毡(Nomex®/Kevlar® 毡)、预氧化纤维(如Panox®)、碳纤维、玻璃纤维、涂覆铝箔的阻燃布等。能承受更高温度(接触温度可达500°C以上,甚至1000°C+)。结构通常为多层复合。
- 低温/防冻手套:
- 保温手套: 通常由多层材料构成,外层防水防风(如涂层面料、皮革),内层保温(如抓绒、Thinsulate™、羊毛、羽绒)。设计需兼顾保温和操作灵活性。
- 液氮/超低温手套: 特殊设计,通常采用真空绝热层或超厚绝热材料(如多层泡沫、气凝胶复合材料),能抵御极低温度(-196°C)。
- 使用规范:
- 高温手套需根据具体接触温度和时间选择防护等级(参考EN 407等标准)。
- 避免手套直接接触明火或极高热源过长时间。
- 定期检查手套是否有烧焦、硬化、脆化、破损。一旦防护性能下降立即更换。
- 低温手套需保持干燥,潮湿会大大降低保温性能。
- 在极低温环境(如冷库)作业,需注意手套的灵活性是否满足操作要求。
6. 医疗、实验室、食品加工(卫生、防交叉感染)
- 主要危害: 生物污染(细菌、病毒)、交叉感染、化学品(消毒剂)、轻微切割。
- 推荐手套类型:
- 一次性检查手套:
- 丁腈手套: 首选。耐穿刺性好,低致敏性,耐多种消毒剂(如酒精、含氯消毒剂),适用于绝大多数医疗操作、实验室和食品接触。
- 乳胶手套: 弹性贴合性好,但过敏风险高,且对某些油性物质防护差。在医疗领域使用减少。
- PVC手套: 成本低,耐酸碱性好,但弹性差,舒适度低,耐有机溶剂差。多用于清洁、食品非直接接触环节。
- 可重复使用手套(较少见): 需符合严格的消毒灭菌要求。
- 使用规范:
- 无菌操作: 必须佩戴无菌手套(通常为独立包装的灭菌丁腈或乳胶手套)。
- 非无菌操作: 清洁的一次性手套即可。
- 一人一换: 接触不同患者、不同操作部位、离开工作区域后必须更换手套。
- 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。
- 穿戴前检查是否破损。
- 脱手套时避免皮肤接触手套外部污染面。
- 食品加工用手套需符合食品级安全标准(如FDA认证)。
- 处理尖锐器械(如针头、手术刀)时,即使戴了手套也要极其小心,必要时选用防切割等级的手套(如AN9级)。
7. 其他特殊工种
- 防振手套(气动工具操作、林业): 内含减振凝胶或泡沫层,减少手部振动伤害(白指病)。需注意其防护频率范围是否匹配工具振动频率。
- 防静电手套(电子装配、易燃易爆环境): 由导电纤维(如碳纤维、金属丝)或抗静电材料制成,用于释放人体静电,保护敏感电子元器件或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爆炸。需符合相应静电标准(如EN 1149)。
- 抢险救援手套(消防、应急): 通常为多层复合结构,具备阻燃、耐高温、防切割、防穿刺、防水、防化(有限)等多重防护功能。符合NFPA等专业标准。
通用使用规范总结
佩戴前:- 洗手并擦干。
- 选择正确类型和尺寸的手套。
- 检查手套是否完好无损(目视、充气、揉搓检查)。绝不使用破损手套!
- 查看有效期(尤其是一次性手套和绝缘手套)。
佩戴时:- 确保手套完全覆盖手腕,必要时将袖口套入手套内或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(根据防护要求)。
- 调整至舒适贴合。
使用中:- 注意手套的防护极限,避免超出其设计防护范围。
- 留意手套是否被污染、割破、融化、老化等。
- 如果手套内部严重潮湿(汗水或其他),应暂停工作,擦干手或更换手套。
脱卸时:- 避免皮肤接触手套外部污染面(尤其处理化学品、生物危害物时)。遵循特定脱卸方法(如由内向外翻卷脱下)。
- 一次性手套脱卸后立即放入指定废物容器。
使用后:- 一次性手套: 立即按规范废弃(医疗废物、化学废物、一般废物)。
- 可重复使用手套:
- 彻底清洁(根据材质和污染物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方法)。
- 彻底干燥(自然风干,避免高温烘干损坏材质)。
- 检查磨损、老化情况。
- 存放在阴凉、干燥、避光的地方,避免挤压、折叠或接触尖锐物、化学品。
更换:- 发现任何破损(孔洞、撕裂、严重磨损)。
- 被化学品污染且超过安全时间或发生渗透。
- 被生物污染物污染。
- 严重脏污影响使用或卫生要求。
- 物理性能明显下降(变硬、变脆、失去弹性)。
- 达到制造商建议的使用寿命或定期检测不合格(如绝缘手套)。
记住: 手套是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(PPE),但并非万能。它应该是工程控制和管理控制措施之后的最后一道防线。持续的风险评估、正确的选择、规范的使用和及时的维护更换,才能真正保障劳动者的手部安全。务必参考具体国家/地区的安全法规(如中国的GB标准,欧盟的EN标准,美国的OSHA标准/ANSI标准)和制造商提供的详细技术参数与使用说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