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万宁市华金智网
马上发布信息
详情描述
从大豆的播种到收获,整个生长周期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的种植管理环节

一、播种前准备

品种选择:

  • 适应性: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(积温、无霜期)、土壤条件(pH值、肥力)和种植制度(春播、夏播、套作)的优良品种。
  • 目标市场: 根据用途(油用、食用、菜用)选择高油、高蛋白或适合鲜食的品种。
  • 抗逆性: 优先选择抗当地主要病虫害(如胞囊线虫病、根腐病、病毒病、食心虫等)和抗倒伏性强的品种。
  • 成熟期: 确保品种能在当地安全成熟,避免早霜危害。

种子处理:

  • 精选: 去除病粒、虫蛀粒、秕粒、杂质,保证种子纯度和净度。
  • 晒种: 播种前晒种1-2天,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。
  • 包衣/拌种: 非常关键! 使用含有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根瘤菌剂和微量元素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或拌种。这能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(如根腐病、地下害虫),促进根瘤形成,提高出苗率和幼苗健壮度。

整地:

  • 深耕/深松: 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,进行深耕或深松(20-25cm以上),打破犁底层,改善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墒能力。
  • 精细整地: 播种前进行耙耢镇压,使土壤细碎、上虚下实、平整,确保播种深度一致,利于种子吸水发芽和出苗整齐。清除田间大坷垃和残茬。
  • 保墒: 春季干旱地区,秋翻后及时耙耱镇压保墒;夏播区抢墒播种或造墒播种。

基肥施用:

  • 测土配方: 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和配比。
  • 重点: 大豆对磷、钾需求较高,尤其对磷敏感。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,配合适量氮肥(大豆根瘤固氮可提供部分氮素,但苗期需要氮肥启动)。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。
  • 方式: 结合整地深施入土,避免烧种。
二、播种期管理

适期播种:

  • 温度: 当5-10cm土层温度稳定通过8-10℃时即可播种。过早易烂种,过晚生育期不足。
  • 墒情: 土壤含水量适宜(手捏成团,落地散开)。墒情不足需造墒播种或播后镇压提墒。
  • 春播: 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(根据地域)。
  • 夏播: 前茬收获后抢墒早播,越早越好,最晚不迟于6月下旬(黄淮海地区)。

播种质量:

  • 深度: 根据土壤墒情和质地确定,一般3-5cm。墒好宜浅,墒差宜深;粘土地宜浅,沙土地宜深。确保深浅一致。
  • 密度: 核心环节! 根据品种特性(分枝性、株高)、地力水平、种植方式(清种、间套作)确定合理密度。原则:肥地宜稀,薄地宜密;晚熟分枝型宜稀,早熟紧凑型宜密。避免过密导致徒长、倒伏、郁闭减产。
  • 方式: 条播为主,要求行直、下籽均匀、覆土严实、镇压及时(尤其干旱时)。精量播种可节省种子、保证密度均匀。
三、苗期管理 (出苗 - 分枝) 查苗补苗: 出苗后及时查苗,发现缺苗断垄,及时浸种催芽补种或带土移栽。 间苗定苗: 在子叶展开至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。按计划密度要求,去弱留壮、去病留健、去杂留纯,保证单株营养面积。 中耕除草:
  • 关键! 苗期是杂草竞争最激烈的时期。
  • 化学除草: 主要手段。分 “土壤封闭处理” (播后苗前,如乙草胺、异丙甲草胺等) 和 “苗后茎叶处理” (出苗后杂草2-5叶期,根据草相选择精喹禾灵、灭草松、氟磺胺草醚等)。严格按说明使用,避免药害。
  • 机械除草: 结合中耕进行,疏松土壤、提高地温、保墒、除杂草。一般在苗后、封垄前进行2-3次。
病虫害防治: 重点防治地老虎、蚜虫、红蜘蛛、根腐病等。加强监测,及时喷药。注意保护天敌。 弱苗促壮: 对弱苗、黄苗可酌情追施少量速效氮肥(提苗肥),或喷施叶面肥(如磷酸二氢钾+尿素)。 四、分枝期至开花期管理 (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) 中耕培土: 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,可结合培土,利于排灌、防倒伏、抑制后期杂草。 水分管理:
  • 此期需水量逐渐增加,尤其是开花期。
  • 遇旱及时灌溉(如喷灌、沟灌),避免干旱导致落花落荚。开花期是水分临界期之一。
  • 多雨地区注意排水防涝,防止根系窒息和病害发生。
追肥:
  • 根据苗情和地力决定。若基肥充足、苗情健壮,可不追或少追。
  • 若地力薄、苗弱,可在初花期追施少量氮肥(如尿素),或喷施硼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(硼促进开花结实,钼促进根瘤固氮)。避免过量追氮导致徒长。
病虫害防治:
  • 关键期! 重点防治豆荚螟、食心虫、蚜虫、红蜘蛛、霜霉病、灰斑病、病毒病等。
  • 加强监测,掌握防治适期(如食心虫成虫盛期、卵孵化盛期)。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,注意轮换用药和安全间隔期。
  • 及时拔除田间病株。
五、结荚鼓粒期管理 (生殖生长为主) 水分管理: 至关重要!
  • 鼓粒期是水分需求最大的时期,也是水分临界期。 干旱会导致籽粒败育、秕粒、百粒重下降,严重减产。
  • 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,特别是结荚中后期至鼓粒中期。遇旱及时灌溉。
  • 同时注意防涝排渍。
养分管理:
  • 根瘤固氮能力逐渐下降,可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叶面喷肥,补充磷钾肥(如磷酸二氢钾)和微量元素,促进籽粒饱满,增加粒重。
  • 一般不再进行土壤追肥。
病虫害防治:
  • 继续防治豆荚螟、食心虫、蚜虫、红蜘蛛、灰斑病、褐纹病等后期病虫害,保护叶片和豆荚。
  • 特别注意防治食心虫对豆粒的蛀食。
防倒伏:
  • 对生长过旺、密度过大的田块,可在初花期喷施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。
  • 风雨后及时扶正倒伏植株。
六、成熟收获期管理 适时收获:
  • 最佳时期: 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,茎秆和豆荚变为黄褐色(或品种固有颜色),籽粒变硬,呈现品种固有光泽,摇动植株有响声,籽粒含水量降至15%左右时。
  • 过早收获: 青粒多,百粒重低,品质差。
  • 过晚收获: 易炸荚落粒,遇雨易霉变,损失大。尤其注意防范秋雨。
收获方式:
  • 人工收获: 割倒后晾晒数日,待籽粒水分进一步降低后脱粒。
  • 机械收获: 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、脱粒、清选。调整好机器是关键: 降低割台、控制滚筒转速、调整清选风量筛片,最大限度减少损失(割台损失、脱粒损失、清选损失)和籽粒破损。
收获后处理:
  • 及时晾晒/烘干: 收获后籽粒水分仍较高,需及时摊晒或机械烘干,将水分降至安全储藏水分(12-13%)以下。
  • 清选: 去除杂质、破碎粒、病粒。
  • 安全储藏: 入库前仓库要消毒,储存期间注意通风、防潮、防霉、防虫、防鼠。
贯穿始终的关键点
  • 病虫害综合防治: 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方针,结合农业防治(轮作倒茬、选用抗病品种、清除病残体)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。
  • 水分管理: 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和天气状况,做到旱能灌、涝能排。
  • 杂草防控: 以化学除草为主,结合中耕,实现全生育期有效控制。
  • 科学施肥: 测土配方,平衡施肥,重视基肥,合理追肥和叶面补肥,满足大豆不同阶段养分需求,尤其重视磷钾肥和根瘤菌固氮的利用。
  • 防灾减灾: 关注天气预报,防范干旱、洪涝、冰雹、早霜等灾害性天气,及时采取应对措施(如灌溉、排涝、人工防霜等)。

总结来说,大豆高产优质种植管理的关键在于:精选良种与种子处理、高质量整地播种、精准的密度与除草管理、关键生育期(尤其开花期和鼓粒期)的水分保障、贯穿始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、以及适期收获与科学干燥储藏。 每个环节都需要种植者精心操作,才能实现大豆的稳产高产和品质提升。